top of page
Search
  • HKIFA admin

【虛擬銀行】開業近3年仍旺丁不旺財 拆解行業發展三大「關卡」



本港虛擬銀行開業至今近三年,發展已有一定規模,目前總客戶數目合共170萬;業界亦一直各出奇謀吸客,帶來新氣象。好像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期間,有虛銀結合傳統與科技,推出電子利是封,用戶可透過在 App 上「逗利是」、「派利是」,以至參與小遊戲贏獎品。
雖然虛銀的營運漸上軌道,但有業內人士向《香港01》反映,行業發展仍有掣肘,例如大銀行利用壟斷地位令虛銀未能充分發揮eDDA的簡易便捷功用,而傳統銀行亦遲遲未全面開放 API,加上出糧系統等問題,令虛銀無法發揮所長。專家就虛銀面對的困境拆局,探討拆牆鬆綁的可能,並建議現階段虛擬銀行宜改變宣傳策略,集中向潛在用戶宣傳自己的優勢,「做大個餅」。

本港虛擬銀行開業至今近三年,目前總客戶數目合共170萬,惟旺丁不旺財。(資料圖片)


本地首家虛擬銀行開業至今逾兩年多,香港目前已發出8張虛銀牌照,熱鬧非常。翻查金管局網頁,當局當初形容,引入虛擬銀行是香港邁向智慧銀行新紀元的關鍵舉措,相信虛銀發展可推動香港的金融科技和創新,並有助促進普及金融。


虛銀仍處「燒錢」階段 吸納存款差強人意


兩年多過去,情況又如何?8家虛銀開業至今,一直積極爭取客戶,亦見各自的特色,如眾安主力發展扣帳卡及保險等,並已進軍財富管理業務;匯立着重貸款及財富管理業務,通過收購進軍印尼市場;Mox以信用卡服務及借貸為主;平安壹賬通(PAOB)主力服務中、小型企業等。


各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,似乎都找到不錯的定位,惟打開「數薄」,卻有另一番現象。各家虛銀仍處於「燒錢」階段, 去年10月中期業績出爐,全行半年稅前虧損總額16.78億元,與2021年同期蝕16.5億元相若,業績「見紅」相信與繼續投放資源,推出多種新服務及優惠以吸引客戶有關。


如果細心觀察,不難發現虛銀貸款增長與存款増長嚴重「背馳」。期內,整體客戶貸款額除天星銀行外,七家均見增長,合共較2021年底急增近八成至111.2億元。另一邊廂,吸納存款方面卻停滯不前,存款總額僅約252.8億元,較2021年底的253.1億微跌。


行業發展似乎陷入樽頸,有業內人士向《香港01》指出,虛銀仍受eDDA、開放 API及出糧系統等問題困擾,直指「根源」來自傳統銀行的「保守」及「阻撓」,認為政府有責任牽頭制訂行業標準和規範。


虛銀與傳統銀行之間曾爆發eDDA收費風波,至今未完全解決。﹙資料圖片﹚


關卡一、銀行高收費阻虛銀吸錢  eDDA離奇「設限」


「吸存」可謂銀行發展的「活水」,惟虛銀與傳統銀行之間曾爆發eDDA收費風波,目前情況僅略有改善。虛銀正式營運後,認為傳統銀行收費過高,最終經過多月協商,於2021年3月便傳出各銀行就eDDA「轉錢」所徵收的費用,由以往「一刀切」改為「分層收費模式」,即是單次轉帳金額過得少、手續費就付得少。

電子直接付款授權服務(eDDA)是「轉數快」(FPS)的一項附加服務,提供直接扣賬授權功能。「轉數快」支援的其中一類eDDA是由收款人設立,以虛擬銀行為例,存戶利用eDDA連接個人傳統銀行戶口與虛銀帳戶,方便跨行調動資金,過程可不用離開相關虛銀App,只須簡單按鍵,就可「拉錢」到個人虛銀戶口。 虛銀無分行,接受存款主要經兩渠道:FPS即時轉賬或eDDA。前者現時免費, eDDA則根據最新安排,提款銀行會向存款銀行(虛銀)收費,視乎「轉錢」金額而定。——eDDA是甚麼?

不過,業內人士指出,經過近兩年的運作,情況沒有大改變。如有虛銀客戶想從某一家傳統銀行「拉」30萬元至虛銀戶口,相關虛銀就要向該傳統銀行付費數千元。虛銀不想罔顧客戶體驗而斷然取消eDDA服務,但為控制成本,有虛銀只好將大部分eDDA的單筆轉脹限制於2,000元水平,寧願要求客戶分10次入錢,用盡低層收費,都避免一次過的大額過數。即是說,想由傳統銀行「拉」1萬元資金到虛銀,可能要分5次入錢。


該業內人士直言,一直爭取eDDA零手續費,認為現時做法嚴重影響客戶體驗,亦阻礙了虛銀的「吸金」能力。更甚者,各行eDDA手續費差異出奇地大。



ZA Bank 支援14家銀行的eDDA服務,但單筆轉賬上限的差距大。(ZA facebook)


翻查各虛銀網頁, ZA Bank 支援14家銀行的eDDA服務,但單筆轉賬上限的差距,由高達100萬元至低至2,000元。例如,與交通銀行、創興銀行及同為虛銀的Mox、Livi及天星銀行的單筆轉賬上限為100萬元,而星展及集友則為1萬元,至於滙豐、渣打、中銀、恒生、招商、南商及中信銀行,單筆轉賬上限僅2,000元。


至於Mox存款上限方面,就只有虛銀ZA Bank、Livi Bank及母行渣打銀行有「無上限」限額,其他就一律2,000元。另一虛銀WeLab Bank,其所有eDDA單次上限為2,000元,官網上更寫明:「如果你想重覆轉賬,可以設定多條自動入錢規則以減輕不便。」


關卡二、「開放API」只聞樓梯響 窒礙金融科技發展


至於「開放銀行」(Open Banking),可為金融機構帶來數據革命,透過「開放API」,銀行把過去以封閉式管理的產品及用戶數據,與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共享,簡單而言,若果傳統銀行向虛銀開放,虛銀可直接取得用戶數據,從而得到基本信息進行驗證,以更方便的方式提供貸款或信用卡等零售銀行服務。


不過,該業內人士直言,雖然金管局積極支持及分四個階段去推動,傳統銀行的步伐卻未如理想,一直以系統安全等問題,不願「開放API」,窒礙行業創新。他認為,客戶數據本身就屬於「用戶」,是否向虛銀開放,應交由用戶決定,而非銀行本身。


一眾打工仔目前仍未能用虛銀作出糧戶口。﹙資料圖片﹚


關卡三、出糧系統拖延更新


一眾打工仔目前都是使用傳統銀行戶口出糧,據業內人士指出,至今未能改用虛銀的原因,與金融基建未更新有關。業內人士解釋說,企業通過在銀行開設商業戶口,以批量方式每月向員工轉帳出糧,當中涉及一個名為ECG的系統,惟自「轉數快」推出後,ECG原定於2021年左右被取代,亦即虛牌發牌後大約兩年。


因此,虛銀業界有聲音指,開業時沒可能投放資源去使用一個本應即將「壽終正寢」的系統,惟據悉,傳統銀行一直以「轉數快」未能完全處理異常問題等各種理由,令兩者整合的過程一拖再拖,最新要延遲到2024年9月,令打工仔遲遲無法使用虛銀作出糧戶口,影響消費者選擇及虛銀發展。


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(資料圖片/夏家朗攝)


方保僑:傳統銀行不友善屬正常


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接受《香港01》訪問時認為,傳統銀行態度「不友善」屬正常,並以「開放API」為例子稱︰「人哋用咁多錢發展一個系統,在商言商,除非(立法)規範,﹙否則﹚又好難話邊一啲(API)要開晒。」他笑言,政府亦有推動開放政府數據,但至今亦未完成開放,相信要由當局逐步推動,「我諗好多嘢要協商,唔係話完全冇可能,但金管局要帶頭。」


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、香港銀行學會高級顧問陳鳳翔則表示,銀行非常擔心系統風險問題,「喺銀行角度,一定要安全到一萬唔會出現,連萬一都唔會。」


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、香港銀行學會高級顧問陳鳳翔﹙資料圖片﹚


陳鳳翔:虛銀要改善推廣策略


他不否認,目前「開放API」及eDDA等問題,的確減慢了虛銀的發展步伐,但他同時反建議,現存的虛銀須好好利用其特點,為自己的業務做宣傳。


他認為,虛銀只提供財務誘因去吸客,但未有利用客戶的需求去推廣,他舉例說,虛銀可以24小時為港人提供財富管理服務,特別是已經移民的港人,「試過唔見咗(傳統)銀行網上銀行密碼,佢要你到分行處理,虛銀唔會咁設計,十幾萬人離開咗,呢度都有個需求。」另外,香港所有持牌虛擬銀行都是存保計劃保障的成員,一旦倒閉賠償上限為50萬港元,「你可以叫人去虛銀開多個戶口,分散一下風險。」


他坦言,傳統銀行不會「蹺埋手由你打」,現時虛銀提供的服務,傳統銀行的手機應用程式都有提供,又認為行業的開放不會一步到位,但相信未來虛銀可涉獵的範疇只會更多,目前最重要的利用好自己的優勢去「做大個餅」。


金管局發言人稱,鼓勵虛擬銀行創新和穩健發展。﹙資料圖片﹚


金管局︰續與虛銀討論和跟進關注議題


就虛銀所面對的「關卡」,金管局發言人表示,銀行之間會就不同服務(包括eDDA)自行協商,並因應所需服務的成本及風險等因素釐定有關收費。該局一般不會介入銀行之間的商業協議或干預雙方擬定的收費水平。


至於Open API,金管局稱,28間參與零售銀行已陸續提供各項開放API功能,包括產品資料、產品申請、帳戶資訊和交易。登記使用這些 API的第三方服務提供者一直穩定增長,截至2022年12月已錄得逾1300宗登記,而每月亦有逾60萬宗銀行產品申請和支付交易經開放API完成 。香港在銀行業開放API已初見成效,金管局將繼續借鑒外國在開放API上的經驗,以促進本地的相關發展。


該局補充,一直支持虛擬銀行發展,會繼續與虛擬銀行保持緊密的溝通,討論和跟進業界關注的議題,鼓勵虛擬銀行創新和穩健發展。


至於傳統銀行,回覆查詢的匯豐稱由於eDDA收費屬於銀行與相關機構的雙邊協議,該行不便評論。另外,滙豐一向支持香港銀行業開放API的發展,目前提供多個API讓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協助發展在其他平台提供不同類型的銀行服務,包括個人和商業銀行的產品及服務資訊。


至於中銀香港則稱,有關與其他收款機構為客戶提供設立電子直接付款授權(eDDA)指示的收費,該行會根據商業原則,並綜合考慮不同因素,包括市場情況、服務需求等而釐定。該行亦一直積極推動開放銀行服務,現時已開放超過100個API,涵蓋存款、保險、基金、按揭、貸款等業務的資訊及申請類別,高峰日用量按年穩步增長,並繼續積極促進數據互聯互通,以創新科技提升客戶體驗,與不同機構透過Open API合作,圍繞不同客群打造創新商業合作模式,拓展金融服務的範圍,以迎合客戶理財的需要。




bottom of page